故事五: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


asphericon 数字化制造流程示意图

当你智能地将人、机器以及由此产生的产品连接在一起,会发生什么?“工业4.0”如今已被广泛应用。在 asphericon 也是如此——而且已经超过20年了。

你肯定也听说过“工业4.0”吧?也就是工业中人、机器与流程的数字化联动?智能工厂?第四次工业革命?十年前,这一术语在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首次提出时,对许多人来说它或许还只是个概念。但如今,十年过去,它已经在许多地方变为现实。在 asphericon 同样如此。

asphericon 首席执行官 Sven Kiontke 回忆,他大约在2011年第一次听到这个引人注目的词语。当时在 OptoNet 网络的一次活动中,有人问他是否听说过“工业4.0”,他是怎么理解的?Kiontke 当时对这个词还不熟悉,于是请人简单介绍了一下背后的理念,随后他简短地回答道:“我们从2001年就开始这么做了,为什么?”——从2001年起?没错,事实上,asphericon 在早期就已为网络化、数字化的生产方式铺平了道路,远早于“工业4.0”的正式提出。


asphericon 数字化制造流程示意图

自2001年以来,Thomas Kurschel、Sven Kiontke 及其团队持续开发 CorsS 加工软件

具体是如何实现的?靠的是 CorsS——由公司创始人 Sven Kiontke 和 Thomas Kurschel 以及他们的导师 Dr. Herrmann Döhler 联合开发的专有软件,从那时起直到现在,它一直是公司所有制造流程的核心。当然,当年这款名为 CorsS(全称为“Correction of Rotational Symmetric Surfaces”,即旋转对称面校正)的软件还处于起步阶段。那时 asphericon 也才刚起步,软件也远不如2021年时那样强大——如今,它已包含超过200万行代码。但从一开始,这款软件就以数字化处理复杂透镜为目标,其核心理念早已为今日全面网络化的应用和流程奠定基础。唯一的区别是,那时人们还在用软盘和庞大的笔记本电脑工作。

凭借过去20年里积累的技术知识和软件功能,CorsS 如今的架构几乎可称“全能”:它不仅控制机器,还管理整个生产流程——无需人工干预。从参数记录、生产、测量、销售直到最终文档生成,asphericon 的每一步操作都可自动化处理并进行数字归档。透镜当前在哪个环节?预计完成还需多久?是否符合成本预估?哪种光学件效率最高,原因何在?这些制造数据均可透明追踪与分析。当然,也能据此判断下次可如何优化。


自2001年以来,Thomas Kurschel、Sven Kiontke 及其团队持续开发 CorsS 加工软件

研发管理团队于2021年春季讨论 CorsS 的下一步发展,摄影:© BMBF/Innovation & Strukturwandel/Thilo Schoch
研发管理团队于2021年春季讨论 CorsS 的下一步发展,摄影:© BMBF/Innovation & Strukturwandel/Thilo Schoch

最终结果如何?CorsS 的应用使 asphericon 拥有极高的制造灵活性——这带来了双重效益:一方面减轻了员工负担,另一方面为客户持续创造新的附加价值。那么,asphericon 是否能称得上“工业4.0的先行者”?这还用问吗?当然可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