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二:接受挑战,跨越障碍
万事开头难,正如马克·吐温所说:“一个有新想法的人,在成功之前总被当作疯子。”asphericon 是如何证明自己的理念……
asphericon 是如何证明自己的理念的……
“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正在滑向死亡边缘。股市专家预测:‘新市场’中的公司,五家中仅有一家能存活。”
——2001年4月,《明镜》杂志用这句话作为标题,描述了德国高科技股市“新市场”的泡沫破灭。这一“新市场”自2000年以来就已深陷危机,创业潮也随之退潮。
就在这个预言性标题刊出后仅一个月,asphericon 在耶拿成立了。这是一家技术型创业公司,目标是以智能制造管理彻底革新光学行业。对 asphericon 来说,一切准备就绪,除了——所需数百万欧元的生产设备资金尚未到位。创始人们也逐渐感受到投资意愿的下滑。
2001年9月11日事件发生后,情况更为严峻:原本尚存的风险投资者也变得稀少,取而代之的是普遍的资金谨慎。即使他们已经凭借其令人信服的商业理念获得了图林根创新奖,这个荣誉也只能在有限范围内打动潜在的资助人。难道他们不能直接证明这套创新的透镜加工方法真的能用吗?他们当然想——但没有那台极为昂贵的机器,要怎么实现?
Sven Kiontke 和 Thomas Kurschel 在测试 asphericon 的软件,这也是公司的核心技术
三位创始人最终在光学设备制造商 OptoTech 找到了出路。该公司允许他们在周末公司关闭期间使用展示车间。于是,他们将每一分钟都投入在机加工间里,为第一批非球面原型辛苦加工,并在周一前修正软件代码。原本属于休息的周末,就这样变成了“加班日”。
他们的付出得到了回报:最终,不仅投资者被原型成果所打动,首位大客户——正是他们为其制造原型的客户——也被成功说服。
2003年,Sven Kiontke 和他的两位创业伙伴终于能采购属于自己的设备——自然是从 OptoTech 购得的——并将成熟的商业构想变为现实。
“从那时起,我们就一路向上,走到了今天这一步。”Alexander Zschäbitz 回忆道。
一个好点子,一旦被验证,就值得坚持到底,并将愿景变为现实。
asphericon 自有的第一台机器送达现场